生活禅

Life Zen

生活禅的四句口诀

来源:观海潮音排编:夏鼎莹责编:陆远
此页面链接已复制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总结出来生活禅有四句口诀,可能很多人都见过这四句话。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

第一句口诀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

这是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往往不能够把信仰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往往不能在生活当中去落实信仰,往往是把信仰与生活打成两截,以为我到庙里去的那一刻是信仰,回到家里就是另外一回事。在家里的佛堂里是在信佛,上街买菜、待人接物就是另外一副面孔。这就是信仰没有落实。如果是一个真正把信仰落实于生活的人,那他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都在修行。所以说这是一句口诀,对我们修行学佛的人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第二句口诀是“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你不要认为只有上殿才是修行,在禅堂里打坐才是修行,到庙里来烧香拜佛做佛事才是修行,在家里早晚诵经才是修行。如果是这样,我们修行的时间就太少了,一天二十四小时,和尚在庙里早晚上殿顶多两个小时,其他的时间怎么办?居士们当然有一些年纪大的人,一天可以拿着珠子念阿弥陀佛。年轻的人要上班要工作怎么办?

有办法,只要你每时每刻观照自心,每时每刻观照当下,就能够把修行落实于当下。一切从现在开始,永远都是现在,永远都是起步,你永远都在修行。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都住在当下,就是分分秒秒在修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修行人,才真正能够与佛法融为一体,才能成就法的人格。

安祥禅的倡导者李耕云先生就讲法的人格化,要把法来人格化,那就是说我们时时刻刻要安住在佛法当中,修行在佛法当中。所以这也是一句口诀,这句口诀很管用。只要我们能够记住它,慢慢地去落实。一忘记了就提起来,提起来就能够落实。

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第三句口诀是“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佛法不能关在寺庙里,佛法不能跟世间法打成两截,佛法与世间法不能分家。要晓得离开世间法没有佛法,世间法只要用佛法的观点加以净化、加以超越,它本身就是佛法。六祖大师有四句话我们大家都背得过,甚至于背得滚瓜烂熟,但就是不能够去落实它。这四句话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说离开世间法要来觉悟佛法、找到佛法,就等于在兔子头上找犄角。兔子本身没有角,它如果有了角的话就不成其为兔子了。

佛法离开了世间就不是佛法了,就没有佛法了。佛法在哪儿呢?佛法就在平常的穿衣吃饭日用施为等一切具体事务当中。这一点很难理解。我们往往觉得这不是佛法,是世间法。但什么是佛法?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是世间法,但也都是佛法。我在这里讲,大家在这里听,这是什么呢?是世间法,但也是佛法。只要我们用佛法来理解它,就算将佛法融化于世间了。

如果不能把佛法融化于世间,以为佛法就在山门里边,或者我们有意识地把佛法关在山门里边,那样佛法永远不能发扬光大。在传播佛法、使佛法融化于世间这样一个大问题上,我们做得不够,非常不够!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基督教、天主教学习,他们巴不得大家都能够懂得上帝造人的道理,于是他们就抓住一切机会来传播他们的教义,这种精神实在是可嘉。

我们和尚或者居士,有三个人来问就不耐烦,只是说你好好来念阿弥陀佛就行了,不给他讲道理,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法师们,人家一问多了脸就红了,或者回答不出来,或者不想回答。我们要改变这种态度、这种做法,否则我们佛教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玉佛寺从过去的这块地一直到新买的这块地加在一起还不到二十亩,就在这块地上面,把佛法封闭起来行不行呢?不行,一定要让佛法走出山门。但是现在政策有规定,一切宗教活动必须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因此,人家来了,我们一定要热情地接待,要热情地弘法,要让所有来的人都能够闻法欢喜。

我们不走出去,人家自动进来,我们要宣传,多印一些经书结缘,多印一些小册子结缘,你来了我就给你一本。你看也好,不看也好,不管他,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他拿回去总有人会看,即使他拿去扔了也无所谓。你不要以为:哎呀,他把经书扔掉了,这个罪过还得了!不要有这种观念。因为佛教里有很多东西我们没有理解,比如说出佛身血,它前面加了个定语叫“恶心出佛身血”。现在我们把经书毁掉了,把佛像污毁了,弄坏了、弄脏了,啊,不得了,你出佛身血了!把大家吓得要命。实际他是无意中做的这件事,同时他也赶快忏悔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我们不要有这种压力,经书尽量地多印,宣传的小册子尽量地多印,让社会人士能够了解佛法。这既是传教工作,也是一种公关工作,我们要用佛法来做好这个公关工作。

我记得到我们柏林禅寺去的人,不管是政府里的人也好,还是其他部门的人也好,来了不问我们要别的东西,就说你们有什么书赶快给我们准备一点,都是要书。为什么呢?他要了解佛教。你这个庙修得这么大,和尚这么多、小和尚这么多,你这个佛教究竟怎么回事?你们一天在这里搞些什么名堂?他不知道,所以他要书去看,要了解。我们也要让人家来了解,欢迎人家来了解。要多印书,多印通俗的书来结缘,让大家来到庙里既烧香又叩头,而且又得到一本法宝回去。

我国的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这些事情做得非常好,它就是一大堆的书放在那里,大家随便拿。你不要印得太精致了,印得一般就可以,但是也要印得有一定的档次,完全没有档次人家拿去就不喜欢看,要印那些通俗易懂、契理契机的书作结缘品。这就是逐步地使佛法融化于世间。

我也经常讲到,宗教政策规定我们不要到外面去宣传,但是并不限制在寺庙里宣传。政府给我们这样一个政策,我们就要把它用足用够。这实际上就是在体现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说明宗教信仰是自由的。人们到庙里来,出家人送一些宣传品,不管是内宾外宾,他们都会非常高兴的。

我觉得这边,特别是作为一个对外的窗口,不妨请人翻译一些英文的资料,比如把玉佛寺的历史用英文写出来,把真禅大和尚对社会的各种贡献、对佛教的各种贡献用英文写出来,把佛法的一些基本道理,找几本书,用英文也写出来。印一些英文的东西来让老外了解我们的佛教,对老外也要宣传,因为老外很关键。他总在说我们的信仰不自由,总在说我们人权有问题,总在外面攻击我们。我们在这个方面可以做很好的工作,这都是生活禅。

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第四句口诀是“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这是我们每个人要记住的,因为离开了大众就没有个人。这个道理大家应该说都是能够懂的,但往往懂得道理不等于就能够按这个道理去做。怎么叫“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呢?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在团体中,这个社会像网一样,我们是网里面的一个小网孔,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个网,到哪里去找个人呢?我们个人就好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样,如果把这一滴水从大海里孤立出来,不到一个小时,这滴水就干涸了。个人是非常渺小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想到我是众生的一分子,我不能离开众生,不能离开大众。

佛都说“佛在僧数”,佛是僧团里面的一分子。佛说法的时候也有一个比喻,就是说那滴水不能离开大海,离开大海那一滴水就会干掉。个人不能离开集体,个人离开集体是一无所用。

这是修生活禅的四句口诀,我再重复一遍: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

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将佛法融化于世间,

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