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棋盘黑白子
纵横阴阳五行戏
变幻玄妙在道中
直叫神仙乐不疲
琴、棋、书、画是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它们伴随着儒、释、道思想和其它文化艺术,融贯于绵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在琴、棋、书、画中,又以围棋最为特别,它不仅具有其它艺术门类的许多共性,诸如抒发意境、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生慧增智等,而且还与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国安邦等相关联,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文化艺术。
围棋文化
围棋历史悠远,有关围棋起源的传说甚多,比较公认的是最早起源于尧帝。“尧造围棋,以教丹朱。”宋代罗泌《路史后记》中说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丹朱。丹朱行为不好,尧至汾水之滨,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
帝前问全丹朱之术,一仙曰:“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指沙道石子:“此谓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见《历代神仙通鉴》)。
另一种传说称,尧帝遇仙人伊蒲子拜他为师。因儿子丹朱不贤,尧向其请教帝位继承人一事,伊蒲子以诗暗示,举荐善贤隐士舜。尧遂将帝位禅让于舜,并将两女娥皇、女英嫁给他,后来舜成为一代圣帝,这就是著名的“禅让”。
尧虽未将把帝位传于丹朱,但教他围棋以“究天文、易祭”。自古“祭政一致”,讲究“天时、地理、人和”,故尧把“祭”法传给丹朱。
围棋形式简单,只有黑白两种棋子,规则也很简单,但是它的玄妙却是任何其他棋类所不能比超。围棋只有三百六十一个棋点,但却变幻无穷,若以一秒钟数过一种棋形变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数完,大约要数亿年的时间。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谈到围棋的变幻数量时,称“大约连书万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数”,为3的361次方,这里的四十三个万可不是指四十三万。因而有“千古无同局”的说法。
围棋博大精深,玄妙无穷。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乐此不疲,也演绎出多少传奇佳话、美文诗赋,乃至兵书算法、治国方略,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