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一种用来确定人与人或者人与事物关系的一种行为方式,往往传达一种态度,如信任,尊重、祝贺等。其外在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定情境下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儒学将“礼”尊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这是人异于禽兽之本,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基本原则。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最初并非为区隔森严的尊卑等级,而是强调君臣父子要各自遵守符合自己身份角色的规范,并且彼此须以礼相待。所谓君敬臣恭,父慈子孝,各自都要有各自的样子。
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立规矩压制个性。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不受尊重,礼的本意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们守礼重礼,就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在今天的社会关系中,依旧处处有礼,时时有仪。围棋自然也不例外。
棋中亦有礼。礼、艺、品、理、规五者兼备,斯谓“棋道”。真正的围棋学习,不仅体现在技艺的增长和棋力的增加,更在于棋道修养的整体提升。
棋之礼仪,实为棋手必修课程之一。
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围棋的基本礼仪知识吧。
入座礼
纹枰之弈,君子之雅事,从入座就能体现棋士的修养。
在正式开局之前,一般“下手”应该先到场。围棋中的“下手”指的是年纪较轻、段位较低的棋手。
入座时,幼者要替年长者拉开座椅,让年长者或者段位高者坐在上座(放置白棋一方)。
幼者应该轻轻地把座椅向后拉开,然后从座椅的左侧进入,身体在桌子和座椅之间站直,轻轻地坐下,身体要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
如果对局双方并不认识,下座的同学应该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并行欠身礼并说“请多指教”。
此外,还要注意离座时的礼仪。当棋手起身离座,动作要尽量轻缓,不要发出较大声响。对局期间如需离开座位,应向对手说明之后再离开。在对局结束后,年幼者应等年长者离座后再起身离开。
坐姿礼
棋手应当端正地坐在位置中,双手扶腰帮助腰背放松并挺直。双手应当朝下并平放于膝盖上,双膝并拢,两脚自然着地,慢慢呼吸并保持微笑。
在进行思考时,双手应当放于膝盖,而下棋时,另一只手仍应当放于膝盖上。
猜先礼
围棋中需要通过猜子来决定黑白双方,这也就是猜先礼的运用。
一般在能够分出上下位的情况下,上手坐于上位,下手坐于下位。现代围棋比赛中,一般以裁判右手边为上位,这也是中国古代“以右为尊”观念的体现。在猜先前,上位面前应放装着白子的棋盒,下位面前放装黑子的棋盒。
落座以后,坐在上座的一方应先抓一把白子放在棋盘上;下座的,即黑子一方可用一个黑子表示猜单数,两个黑子表示猜双数,猜对的一方执黑棋先下。
执子礼
千万别小看“执子”这个动作,它可是围棋中最有讲究的一项礼仪。对局中双方不能交流,于是落子声便是一局棋的焦点,这也就是“手谈”的魅力!
另外,正确的执子手势也能体现围棋的优雅之美。动画《棋魂》里,小光第一次下棋,就因为笨拙的执子手势被人笑话了。
应该怎么正确执子呢?
首先,我们要用拇指与食指从棋盒中捏住棋子。
然后食指连同棋子一起向后推,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盖夹住棋子,同时中指向前伸出准备接过棋子。
接着用中指与食指的指甲盖夹住棋子。
最后食指向前伸开,手掌张开。
这也是有名的“仙鹤指”。这样拿子的手法一方面可以避免食指直指对方;另一方面,每落一子,也是在向对方行鞠躬礼,以示“请多多指教”。
开局礼
开局以后,面对偌大的棋盘,我们可以随便下吗?
答案是否定的。执黑的棋手第一手应当下在右上角,称之为“敬手”。
这个礼仪来自于日本。黑棋的第一手棋如果是占角的话,则应下在右上角,把距离对方右手近的左上角让给对方,这样让对方的第一手棋下棋的位置很舒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落子礼
在取子时,应用右手的中指(在上)和食指(在下)在棋盒中夹住棋子,再轻轻地将棋子放在棋盘的交叉点上。
取子也称落子,应当要胸有成竹,不能在棋盘来回移动,要迅速落子,不能犹豫。当我们把棋子落在棋盘上,就不能再移动位置,这也就是“落子无悔”。
大家一定记住不要轻易悔棋哦!这样的举动会让对方觉得你反复无常,没有棋品。
认输礼
如果在下棋时,你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走、无法挽回棋局,想要认输时,你可以拿起自己的两枚棋子轻放于棋盘上,表示认输,这也就是俗称的“投子认输”。
但我们要注意,不能将棋子推乱,直接离场。即使要认输,也需要遵守礼仪,等待裁判查棋定胜负。
收子礼
棋局胜负定下之后,双方需要将棋子收回棋盒。这里指的收棋并不是只收自己的棋,而是双方的棋。
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棋手们通常会先收对方的子。如果需要复盘,可以等先复盘之后再收棋子。如果无须复盘或者无须再次对弈,则应当将棋盒放置于棋盘之上。
以上,就是围棋的8大礼仪。遵守这些棋礼,会赢得对手和观众的尊重,体现棋手极高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