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茶气呢?
这是这几年喝茶时常高频出现的词汇,一开始流行于普洱茶中,后来又逐渐延展到其他茶类,许多喝茶的朋友也开始寻找茶气的体验。
那究竟什么是茶气呢。
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气?
气最早是古人对于宇宙万物形成本原的一种讨论,一种归纳认识,在这种认识中气是一种物质,气最早在甲骨文中是云的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气,云气也,象形。”
《易传.系词》“精气为物”,因为这个气太过微小,肉眼不易察觉,看起来似乎无形无象,所以微小至极的气又叫精气,这个最基本的物质“气”构成可见的宇宙万物。
《论衡》“万物之生,皆禀元气。”“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从流动的无形的气,到可见可感的物(液态,固态),这样逐渐发展,到万物都是由气构成成,这样的一种宇宙观,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气是运动着的。
在古人的认识中,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构成,人便也可以是由气构成,所以随后便通过气来阐述人生命的状态。在《庄子.知北游》“人之生也,气之聚也,据则为生,散则为死”,气成为生命的本源,这个思想逐渐进入中医体系成为非常主要的理论。
古人阐述生命状态的气是什么?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气有“升,降,出,入”四种,升,指气自下而上运动;降,指气自上而下运动;出,指气由内而外运动;入,指气自外向内运动。他们互相协调,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推动激发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比如经络,脏腑等等。他们之间气的运动失衡就会产生气机不畅,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则称为气逆,气的运行受阻,则为气滞等等。所以在《素问》中会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身体的结构是非常复杂而多样的,气也是多样的,在人体中,有先天之气的元气,有水谷化生带来的精气与肺吸入的清气形成的宗气,由水谷所化形成的精气运行在脉内称为营气,行于脉外温煦皮肤的称为卫气,可见一切生命活动在有气的存在,气运行于全身,无处不在。
“气”可真是内涵无穷无尽,它包含了宇宙万物,以及一切生命活动。可见单谈论气范围还是过于宽泛,因为“气”包含了一切。我们怎么去理解茶”气“的存在,如果是古人宇宙观,生命观的这个气,无疑要建立起一套理论体系,才能有效的推导,进入的思境才能深刻。
今天我们理解“茶气”,大多是建立在直观感受上,“气”更多的是被符号化,气背后还有一些感受,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
单独谈论“气”过于宽泛,我们则可以从感受上入手。比如有时候有些人会强调这个“茶气”特别强,主要还是这个茶给身体带来了一些明显的反馈,有人感觉到血液有一些快速的流动感(心跳加速),打嗝,上头,发热感,这些都比较常见。这些反馈,我们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先明确感受,才能设定语境,有效的讨论。
当身体感受到血液流动或心跳加速
主要原因在于茶里面有一些咖啡碱,这些物质会产生刺激导致血液循环加速。当摄入的咖啡碱含量多,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咖啡碱有些茶树品种含量高,低矮的茶树相对会高,低海拔温度较高的生长环境咖啡碱也会较多。
打嗝
喝茶打嗝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茶叶中有一些营养物质,被身体消化掉了,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些气体,这些气体会通过打嗝的形式排放;二是多酚类刺激肠胃,导致肠胃痉挛收缩,肠胃体积变小,多余的气体就需要通过上面排出去,产生打嗝。这两者,一种是消化带来的打嗝,一种是肠胃受到刺激带来的打嗝,前者相对更好。
但其实打嗝也有这种情况:我们肠胃里有一些积食,这时候喝茶刺激肠胃会加速消化,容易产生较多的气体,这时候打嗝能感受到有一种通畅感。
上头
当血液流速过快就容易产生上头的感觉,随着血液加快流动起来,就会消耗血糖,血糖消耗过多就会导致低血糖产生头晕,使血液流动加快的主要是咖啡因。
发热感
发热感是喝茶中大家感受到比较多的,首先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发热,身体其实一直尽力维持体温的稳定,血液中含有葡萄糖我们称为“血糖”,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血液运行全身,血糖能维持我们体温的恒定。
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摄入含有葡萄糖这样的物质,它会打破原有的血糖平衡,身体能够调控释放一些多余的能量,于是产生发热感。
像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身体就感觉暖暖的,不自觉的就要脱件外套,这在我们的饮食当中是很常见的。
茶叶当中也含有一些能提供能量的物质,比如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除此之外,茶叶中有一些咖啡碱,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加速会释放更多的能量,发热感也就更强,所以也是为什么喝茶发热感受上会比摄入其他的食物更强,就是茶叶中多了这类物质。
所以当我们讨论茶气要看讨论范围,先明确你说的“气”是什么,设定好语境,才能有效的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