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

Qin Qi Shu Hua

传统文化之“中国绘画”

来源:盐师汉教指南排编:夏鼎莹责编:陆远
此页面链接已复制

中国绘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简称“国画”。

它是用我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绘画历史发展——新石器时期至魏晋五代

新石器

彩陶图案与岩画。

先秦

殿堂庙宇中布满尧、舜、禹等人的画像和天地山川神灵的图像,出土的帛画已有主题,绘画在先秦时代已经是成熟而又独立的艺术门类。

秦汉

壁画、帛画发展成熟,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均以线条勾勒。到汉代时,绘画已成为政治教化的一种手段。

魏晋

由于佛教流行,宗教画取得支配地位;山水画形成并发展,出现了关于山水画的理论。

隋唐

绘画艺术高度发展,种类、技法超越以往,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画家。

五代

西蜀与江南经济繁荣,社会相对安定,人们相对地更多追求艺术生活,为此宫廷设立画院,花鸟画也从最初的的工艺装饰演变成独立的画科。

魏晋绘画——唯美时代的风流

个人的风流倜傥

个人的婉转情思

在儒家架构的秩序世界松动之后

挣脱了人情之常的规矩

纵情恣肆地力求大胆表现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卷》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就将线条富于表现力和韵律感,追求“传神”效果,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并总结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绘画理论,给后世绘画艺术以重大影响。

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图

张僧繇创造了“没骨法”,以色彩深浅增强立体效果,有“六法精备,万类皆妙“之意。

张僧繇《二十八宿神形图》局部图

陆探微所画人物极重笔法,描线如刀刻一般。陆探微与顾恺之、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

陆探微《竹林七贤》砖画

大唐绘画——随时代起伏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

初唐:阎立本

——门阀贵族政治核心中最具代表性的职业画家

阎立本“奉御”身份使他不似民间画匠那样卑微无地位,却也不无法脱离政治的旋涡,甚至在他“奉御”时感觉到了“辱莫大焉”。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图为陈宣帝陈顼

这也许是一种艺术工作者的自我觉醒罢,也预示着中国艺术家要在宫廷贵族之外另辟出路的迹象,以贵族帝王肖像的人物画也便要逐渐转移到山水画上去了。

阎立本《步辇图》

盛唐:吴道子、张萱

盛唐玄宗时代,吴道子由民间画工进而为宫廷画家,这既说明了阎立本一类职业画家的没落,也体现出民间画工的表现与创造力都成为了大唐美术新的起点。

吴道子被尊为“画圣",发展”线描“,创造了”兰叶描“的线型,丰富了线条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力。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与吴道子同时期的画家张萱,不同于吴道子的宗教性绘画,他的绘画仍集中表现宫廷贵族的生活,下面这卷《捣练图》就将贵族妇女从捣练到熨练的各种情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张萱《捣练图》 宋徽宗摹

中晚唐:周昉

继张萱而起的肖像画家周昉,他传世的摹作较多,《簪花仕女图》是他作品中的杰作。图中,中唐宫廷仕女的华贵、缛丽、慵懒,一览无遗。作品传达出一种中晚唐宫廷富贵生活中淡淡的烦闷,已不复盛唐的阳刚之气。

周昉《簪花仕女图》

山水派画家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作品喜用强烈而又鲜明的色彩,创造了一整套青绿着色的方法,画面金碧辉煌,世称“金碧山水”。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王维的作品多从抒情的角度描绘山水,以墨的浓淡表现山水的神韵,被称为“水墨山水”。

王维《江干雪霁图》

当,中晚唐的缛丽秾艳之美达到极致,这缛丽便将逐渐被淡雅的美学替代了,而中国美学也将起质的变化,主题从人物转为山水,色彩从秾艳趋于水墨,境界从缛丽变为空灵······

周昉《簪花仕女图》

一切都在变局之中,绘画中的过度骄矜自大的“人物”被重新放逐到浩渺的宇宙山川中去衡量,而大唐王朝也将从初唐的雄起、盛唐的繁华、中晚唐的颓靡,到最后落寞、沉淀,转变成宋的幽渺、静定了。

五代绘画——新的机运

五代

短暂的53年

5个王朝的更迭

10多个地方割据政权并存

西蜀和南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且政局相对稳定

从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变革

通俗性、玩赏性、享乐性的文艺

应运而生

绘画也出现了新的机运

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

黄荃《写生珍禽图》

五代花鸟画有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派别,在题材、风格和审美情趣上存在着“富贵”与“野逸”的差异。

黄荃的作品采用勾线填色的技法,即“勾勒法”,其画风称为“黄体”,演变为厚实的工笔画。

徐熙的花鸟画采用直接用色彩点染的“没骨法”,不用墨笔勾勒,其画风称为“徐体”,演变为后世的写意画。

徐熙《雪竹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