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根据“和谐社会、从心开始”建设的目标,结合茶文化与时俱进、发展深化的自身要求,提出了“正、清、和、雅”四大精神作为当今禅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引起了世界茶、佛两界极大关注,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时也已成为当今中国禅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得到传扬。
时逢“第二届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召开之际,有大会命题“茶·文化·生态”之“茶与人”、“茶与自然”、“茶与信仰”等作为高峰论坛的主旨。
在叙述本文前,我想就此三个议题作一个人之见。实际上,茶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茶与生命的关系;茶与人的关系特指茶与技艺的关系;茶与信仰的关系就是茶与心灵的关系。简而要之,就是“茶树”(自然)、“茶人”(技艺)、“茶心”(信仰)六个字。
茶树者生态也,呼唤自然生命的意义;茶人者制茶、品茶也,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心者道也,是人之行为、心态的回归。这个议题恰是对应了禅宗茶道中“见道”、“修道”和“悟道”的关系所在。
当我们静心体会茶与自然,茶与生命的关系时,还未曾进入禅修或是茶修,功夫还在后头,静心体会之后才渐渐进入“修道”阶段(采茶、制茶、品茶视为修行过程),所谓见道容易修道难,方寸世界不干净,就是觉照不到的地方,见道、修道还概括不了“道”的层面,即便是进入返本求源的“悟道”阶段,仍然需要善自保任。按照会议主旨,本文所述内容应属“茶与信仰”范畴,属于茶道层面。在行文之前,为了便于行笔,把目前中华茶文化圈内流行的茶文化核心(茶道)价值理念予以说明。
在中华茶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一之源)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后人曾以“精、行、俭、德”作为优秀茶人的标准和弘扬茶文化的行为准则。“精行”可作品行端正之解;“俭德”可作节俭美德之解。此关键点在于中国人重德。
日本茶道精神有“和、敬、清、寂”四规,以此表明互相尊敬、和睦共处和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此四字是日本禅师一休纯宗以中国禅宗要义,赋予了茶道“人入茶室,外却人我之相,内蓄柔和之德,至交相接之间,谨兮敬兮清兮寂兮,卒以及天下泰平”的重要思想内涵,最终以“谨”字变“和”字(《珠光问答》,载《日本茶道古典全集》)。
韩国茶礼也有“清、敬、和、乐”与“和、敬、俭、真”等茶道精神作为茶文化核心价值。
当代茶学大家庄晚芳先生把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廉、美、和、敬”,至今仍被中国茶文化界崇之、仰之、敬之。庄晚芳以十六字把之诠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以后尚有诸多茶文化抑或是茶学专家陆续提出了更多的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如:“俭、清、和、静”之说,“正、静、清、圆”之说,“和、俭、静、洁”之说……
尤其是2012年在西安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先生提出了“清、敬、和、美”作为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并为此为此召开了专题研讨会。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通过饮茶的方式,以茶导“和”,对社会进行礼仪教育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形式。
中国禅茶文化的“正、清、和、雅”四大精神,之所以引起人们对此关注,原因是把中华传统中儒释道三教文化重要思想,凝练和统摄在了“正、清、和、雅”四字之中。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正”字上(正是当下社会需要的“正能量”之解),道家文化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佛家体现在一个“和”字上,而把茶文化中的诸多之美则用一个“雅”字加以概之。
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事。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茶家主雅气。这四个字、四种气,大致可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体现了儒家的“正心修身”,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一团和气”,茶家的“雅人深致”之意。中国禅茶文化精神,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与典范。当然,对于“正、清、和、雅”四字精神,儒释道三家对此亦各有主张,只是侧重不同而已。
纵观各种中华茶文化精神的提法,暗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所在。无论是“廉、美、和、敬”或“理、敬、清、融”或“和、俭、静、洁”等一系列思想体系,与日本茶道精神中“和、敬、清、寂”,以及韩国茶礼中“清、敬、和、乐”、“和、敬、俭、真”等思想,“其产生的背景,源头在道家,核心在儒家,发展在佛家。”也就是说,中华茶文化的发展是“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倡导清和、俭约、廉洁、求美、求真的高雅精神。
“正、清、和、雅”四字,属中华茶文化层面中的“心态文化”和“行为文化”,属于形而上范畴。这四个字,既是对传统茶文化精神的继承和拓展,也是对当代禅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高度概括的一种与时俱进。特别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正、清、和、雅”四字精神可以成为社会道德沦丧的化育功能和担当着一种社会责任,更能成为人心归向的指导所在。
何为“正、清、和、雅”?概而要之,简单到可用八个字解读,即:不邪、不浊、不诤、不俗。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渐入一体化的时代,人们道德也开始沦丧,人与自然的契合行将接近崩溃的边缘。这就更需要我们利用中华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加以推广,需要我们用“不邪、不浊、不诤、不俗”的正确思想来加以引导。
(一)所谓“正”,不偏斜,不偏私,有正直、正派之心,是指以茶性至正为载体,上升到与人生处世哲学有关的“正心”上来。“正”字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重要体现,也是崇尚“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的纯正不杂的心境所在。
禅茶文化之“正”,主要指儒家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正心。所谓“正心”,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内心融合,以达“浩然正气”。《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是为“正心”使然。儒家的正明公道、正大光明、正人君子、正明交易和忠正、廉正、正直等诉求,实乃表明了“正”之本质,为一种“品行端正”以及“正家”(端正家风)、“正襟”(端正衣襟)、“正德”(端正自己的德行)、“正己”(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的素养和生活态度。正心,与道家主张的“天道自然,人道自己”以及佛家倡导“引导正信、启迪正智、落实正行、导归正觉”和“依正不二”不谋而合。
茶为正心之物,茶可清心、茶可安心、茶可静心、茶可修心、茶可悦心、茶可妙心,茶可养心,茶可净心,禅茶文化可使人心正本清源,转化人心的缺陷,引导人们走出心灵迷茫,开启人生智慧。古人云:“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通过一杯茶,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法喜、进取等正能量;规避执着、猜疑、沮丧、迷失等负能量,茶是一杯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工作、行为模式的心灵鸡汤。
(二)所谓“清”,是以茶性至清,意在为人廉洁清白,清心养生。“清”者,清洁、清静、清寂也。“清”字是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重要体现,也是崇尚“道法自然”的心境所在。诚如道家代表人物张三丰的《清吟》诗曰:“清茗清香清道心,清斋清夜鼓清琴。人能避浊潭清静,跳入云山不可寻。”实乃表明茶能清心的本质,倡导一种人的素养和生活态度,在清茶引领下让人渐入生活的妙境。由茶导清,意喻人生应有的清道之心。
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我国古代清官的廉政之举,也是我们当今精神文明倡导的表现形式。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桌前一杯清茶,既高尚又文明。为此《人民日报》头版发文:“座上清茶一杯,国家景象常新”,显示出我们国家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可喜成果。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强调“清正、清廉”的廉洁奉公,强调“清白、清官、清誉”廉政建设,强调“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思想更值得提倡和加以延续。
一杯清茶之“清”,即使人清爽、清醒、清白、清新、清淡,又使人清洁、清香、清宁、清心、清凉。从另一层面来讲,“清茶一杯”亦反映清心健康长寿的作用。已故领导人朱德把清茶一杯称之为“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三) 所谓“和”,是指以茶的“平等不二”和“中庸之道”以及“天人合一”等思想为载体,运用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上来。中国茶道中之所以设置“公道杯”,就是这种价值的体现。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道家谈“和”,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谈“和”,体现在对恭敬心和慈悲心的培养;儒家谈“和”,体现在“人与人”及整个社会的关系上。茶文化主张“以茶修德”、“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基本思想,强调“和谐”、“和敬”、“和美”、“和平”、“和廉”、“和爱”、“和气”、“和俭”、“和善”、“和解”的义理。这些都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的添加剂和润滑剂。
社会要和谐发展,关键在于人心的净化。就需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特点,具有不同的优势,彼此该怎样相处?中国茶文化选择了“和”——“君子和而不同”。通过以茶悟道,告知人们和谐相处、和睦友善、诚信待人、公平正义和“平常心是道”的道理。实际上,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精髓,都回归和落脚在了“和合”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上。不管是茶道,还是人道,都是“和”道,应该是整个社会和这个世界的运行之道——和则两立,不和则两败!
有人说:“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请相信: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
中国禅茶文化中“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大精神,就是通过敬奉一杯茶,平等待人,相互尊重,相互和谐。如何来架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呢?净慧长老有言:“以感恩的心来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来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来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来成就事业”。这就是把“和”的思想落实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最佳体现。
(四)所谓“雅”,是指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艺、茶叶的内外之雅,升华到人类社会生活及相关活动的美学境界。茶雅、境雅、水雅、器雅、艺雅、人雅、服饰雅、景雅,茶文化之雅源自于自然之雅,庄重之雅,简洁之雅,宁静之雅。世人于雅,为形而上之美,无不给予赞颂。古人云:“雅之为言正也。”(《风俗通·声音》)古人还说;“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荀子·荣辱》)
正言者为“雅言”,高雅的诗文为“雅什”,高尚文雅之人为“雅士”,高雅的玩赏物为“雅玩”,好看体面之人称“雅相”,高雅的兴趣为“雅兴”,文辞优美且典雅不俗的称“雅驯”,旧时敬辞中用于对方的情意为“雅意”,古代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称“雅乐”,敬辞中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为“雅正”,比较舒适的小房间称“雅座”等等,但凡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均可称之为“文雅”、“高雅”、“雅观”、“雅教”、“雅兴”、“典雅”。又如:雅操(称弹奏乐曲高雅精妙);雅望(美好的愿望);雅篇(优美的篇章);雅像(雅相);雅量高致(气度不凡,情趣高尚);雅驯(温文不俗);雅坐(文静地坐着);雅人深致(雅的人情趣深远,举止不俗);雅俗(雅士与俗人);雅客(高雅的客人)。
“大雅之心人皆有之”,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世界的期盼。典雅是一种境界,高雅是一种期盼,优雅是一种素养。雅,既是注重雅的形式,更注重雅的内在体验。由此而旨归在人的心灵之静雅,这是雅的极致。追求茶之雅是为了涵养茶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借助雅致的茶禅雅事活动使参与者获得一种美和雅的感受,以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茶之娴雅,仪也;茶之娴雅,素也。茶人深致亦为雅人深致。优雅生活始终是人的追求。美是茶的事物,雅是茶的秩序。这说明“雅”是茶文化所追求的重要一环。
“茶道”意境之所以雅,不仅在茶艺的体验上,尤其是雅在“功夫在茶外”的那种含蓄无穷的深处,这就是中国茶道的审美意境——雅!。无论是茶道之雅,还是茶艺之雅,目的就是为了美化生活,善化人心,净化社会与文化世界,最终回归到自然之雅、人心之雅、社会之雅和世界之雅。
“正、清、和、雅”作为禅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一种新的教养水准,其意义和使命就在于促使人们养成健全的人格 ,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定位在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和关怀自然上,最终落脚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命题上。
“正、清、和、雅”这四种素养既是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实质,也是人生自觉和利他的重要思想,如果能善用其心,日久岁深,不但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也将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命流向,能够为净化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灯红酒绿的环境中,有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迫切需要“正、清、和、雅”这四种素养,滋润人们精神世界,给更多的人带来乐趣,带来清静,带来幸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和谐安宁和稳定。
“正、清、和、雅”的反面是“邪、浊、诤、俗(丑)”,人的素养由“邪、浊、诤、俗(丑)”到“清、敬、和、美”是一个长期修行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修养的过程。中国禅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素养内容,其目的就是强化当下觉悟,实现从浊蔑诤丑,到清敬和美的转化。
“正、清、和、雅”这一种精神决定了中华茶文化具有哲学、宗教和伦理学的社会化育功能。茶文化精神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当今茶禅茶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定位在“正、清、和、雅”这四个字上,恰到好处,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诚如释明影所言:“‘正、清、和、雅’这四种修养实是自他两利的四大法门。如果能善用其心,日久岁深,不但能极大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也将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的生命流向。”
中华禅茶文化有“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大功能,将“正”融入感恩中,感恩大自然赐予的灵魂之饮,感恩万事万物给我们带来清馨温暖;将“清”融入包容之中,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来敬仰对方,以“宰相肚里能撑船”气度来敬重对方,最终到达互敬互助、互敬互重的彼岸;将“和”融入分享中,想到世间还有诸多苦难,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相互多一份爱心,多一份和谐,最终达到和气生辉、和气生财的目的;将“雅”融入到结缘中,以“雅”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让所有美德,净化人生,祥和我们的社会。
总之,无论是“正”、“清”、还是“和”、“雅”,其倡导的茶文化核心内容,共同之处就是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和睦、倡导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坚忍不拔、谦逊礼貌、勤奋节俭、廉洁奉公和相互相敬、追求诚信友爱的真善美世界。这与当前我们国家所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和释放社会“正能量”是相融合,既体现了优良传统文化,又反映了时代特点,显而易见,中国禅茶文化是始终以建设和谐为基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禅茶文化精神,是我们建设精神文明一个很好的载体,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这块深厚的土壤,从中发掘于像禅茶文化那样的宝贵精华,并使之为我们所吸收利用。
如果说,“茶与信仰”的关系就是茶与佛教文化抑或是茶与禅宗文化的关系,那么,将正心落实于生活,将清心落实于当下,将和谐融化于世间,将优雅融化于大众,就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很有意义!